游戏圈都在抱 AI 大腿,任天堂居然在 “宣战”?
10 月 4 日,日本众议院议员浅野聪的爆料炸了行业圈:任天堂正游说政府推动生成式 AI 立法。这波操作直接把 “保守派” 标签焊在了自己身上,毕竟现在行业里早是 AI 的天下了。
事情的关键是经济产业省刚发的《内容创作中利用生成式 AI 指南》,核心就一条:AI 生成内容不能抄现有版权作品。浅野聪说,任天堂不仅自己不用 AI,还力挺政府把监管抓实。这倒符合它的风格,之前写游戏版权科普时查过,任天堂光是去年就发起 12 起侵权诉讼,“版权洁癖” 出了名。
任天堂社长古川俊太郎早敲过警钟,反复提 AI 的风险藏不住。宫本茂更直接,说公司从不做 “跟风内卷” 的事,AI 热潮自然也不例外。老玩家都懂,这俩大佬的态度就是任天堂的方向,稳得很。
圈内支持监管的声音里,樱井政博的话最实在。这位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》《星之卡比》的制作人,太懂 “开发管线” 的痛点了 ——《大乱斗》每代要整合上百角色,光调试就得耗半年。他承认 AI 能帮着减负,但强调 AI 是工具而非取代创造力,这点戳中了很多开发者的心。
展开剩余68%但日本游戏圈根本没达成共识。CESA 刚出的调查显示,超半数日本游戏公司在用 AI,卡普空、世嘉这些大厂全在列。这和任天堂的立场直接对冲,行业分成了两派。
亲测玩《怪物猎人:荒野》时,特意留意过场景里的杂物细节,后来才知道部分桌椅模型是 AI 生成的,和人工做的没差。卡普空说这就是 “合理使用”,用 AI 做基础素材,省出时间打磨核心玩法,不算侵权。
现在 AI 素材早不是新鲜事了。有开发者透露,不少独立游戏的 NPC 配音都是 AI 生成的,成本比找声优低 80%。这股风也吹到了平台端,现在逛 Steam 商店,不少新作详情页都有 “含 AI 生成内容” 的标注,一目了然。
有意思的是其他大厂的操作更灵活。Level-5 早就在用 AI 做 “原型迭代”,《妖怪手表》新作的背景初稿全靠 AI 生成,美术只需要微调;世嘉干脆成立了 AI 委员会,专门管技术落地,主打一个系统化推进。
任天堂的强硬态度倒是圈粉无数。评论区里 “情怀党” 占了大半,有人说 “这才是守护 IP 的样子”,还有人晒出老游戏截图感慨 “幸好马里奥没被 AI‘改造’”。毕竟玩家最怕的,就是喜欢的角色变成千篇一律的 AI 产物。
但分析师泼了冷水:技术潮流从不是一家公司能挡的。游戏开发成本年年涨,《塞尔达传说》新作光美术就投了 3 亿,要是用 AI 做场景初稿,至少能省 30% 时间。长期硬扛,任天堂的 “开发效率差” 可能会越来越明显。
其实任天堂的顾虑不难懂。它的 IP 太金贵,马里奥、宝可梦的形象差一点都不行,AI 生成的内容很容易踩版权红线。之前有小厂用 AI 画了个 “马里奥风” 角色,就被任天堂告到赔本,自己自然更谨慎。
更重要的是,任天堂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效率。玩家买账的是 “任天堂式创意”,比如《动物森友会》的社交设计、《Splatoon》的墨水机制,这些靠 AI 根本造不出来。这或许就是它敢硬刚潮流的底气。
现在行业里的分歧,本质是 “效率” 和 “创意” 的博弈。卡普空们想靠 AI 走得更快,任天堂想守住创意的根本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,只是选择不同。
但技术的轮子不会停。Steam 的 AI 标注功能上线才半年,使用率就超过了 40%;连拉瑞安工作室这种主打 “人工创作” 的厂商,都开始用 AI 做测试辅助。任天堂真能一直扛下去吗?
你觉得任天堂该坚守立场还是拥抱 AI?玩过的游戏里,你能认出哪些是 AI 生成的内容吗?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
发布于:安徽省胜亿配资-股市5倍杠杆-配资平台网址-配资114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