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山
1974年美国白宫内,一个中国小男孩的拳术表演让尼克松总统眼前一亮,总统笑着调侃“以后我找保镖,就请你了。”
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爆火的功夫巨星李连杰。而把11岁的他推上白宫舞台的,正是当时访美武术代表团副团长——张山。
当看到小李连杰刀术耍得利落,张山当场拍板,让他加入访美代表团,于是就有了开头尼克松总统和李连杰的对话。
张山带领李连杰访美,与尼克松合影(图片源自网络)
此后的半个世纪,张山作为“散打幕后英雄”,为武术散打立下“规矩”,更在重重阻力下,为散打搏下全运会第一块金牌,改写了这一项目的命运。
展开剩余8917.5公里步行路从农村娃到运动健将1955年,刚考上北京昌平一中的张山,每周都要步行往返17.5公里回家。
作为农民的孩子,他趁每周回家的时间,帮父母干点农活。寒暑假时期,他勤工俭学,到工地干些力气活,用以补贴学杂费和生活费用。
都说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,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经历所积累的体力,成为了张山命运的敲门砖。
一次,学校负责为生产队挖菜窑。临近傍晚,体育老师王凤阁为了考验他们,挑选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儿来收尾。体力和毅力超强的张山干到最后,由此进入昌平一中校运动队。
左:张山初中时留影;右:1959年张山通过运动健将标准
(图片源自网络)
张山在运动队中训练非常刻苦。1959年,他以4小时52分的成绩,完成50公里竞走,成为昌平一中第一个运动健将。1960年、1961年,他接连拿下北京市中学生2万米竞走比赛、5万米竞走比赛第一名,达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。
多所院校纷纷抛来橄榄枝,邀请张山免试入学。但张山有自己的目标,他要报考专业体育院校。
如愿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后,正赶上国家“三年困难时期”,饥荒席卷全国,学院的田径超长距离项目被迫取消,张山转入武术系,师从武学泰斗张文广。
张山与教授张文广等人合影(图片源自网络)
武术系的张山,系统学习了武术理论知识,还练习了武术技击、武术套路,以及传统武术形意拳、八卦掌等。
1965年,张山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体委工作。这个农民的孩子,从此彻底改写了农民的命运,也即将改写武术散打的命运。
02给散打立下“规矩”香港搏击擂台表演赛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大家认为武术只提倡套路有点单调,应当两条腿走路。两条腿之一就是技击。国家感觉到也应当提倡技击,所以才从国家的层面出面,组织调研搞试点。”张山在一次采访中,谈到武术技击的重要性。
1979年,在国家体委工作的张山,明确提出开展技击比赛的建议。张山听说广州有一场粤港搏击表演赛,便迫不及待地去观摩。
张山带上录像机,赶往广州表演赛的现场录制比赛资料。他从香港队教练梁克明那里,详细了解到擂台赛的裁判法、规则、训练材料等。
1957年台港澳国术比赛大会(图片源自网络)
这次调研工作,为1980年制定的《全国散手竞赛规则》(征求意见稿)积累了素材和经验。
可光有初稿还不够。张山亲自去往散打试点现场考察,还两次召开散打规则座谈会,邀请对搏击技战术有经验的张文广、温敬铭教授,征求改进意见。
1982年全国武术散手规则研究会合影
张山(第一排左三)(图片源自网络)
那时候的散打裁判全是“兼职”,由套路裁判兼任(1990年以前)。眼看散打项目逐渐发展,裁判队伍却面临短缺,张山开始着手推动裁判考核制度改革。
在国家体委的主导下,他搭建起武术散打裁判员理论和技术考试体系、制定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,培养出一批散打运动员和真正懂行的专业裁判队伍,壮大了武术散打的人才队伍。
1979年,张山在《对当前武术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意见的调查报告》中明确主张:
1,开展对抗性的比赛项目,可设:短兵(刀、剑)、长兵(枪、棍)、太极推手和散手;
2,可采取体院(北京、上海、武汉体院)和有条件的省、区、市专业队及老拳师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试点,由国家体委发给一定的实验经费;
3,在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,将技击作为表演项目征求各方面意见。
80年代的张山(左一)(图片源自网络)
03一个字改变散打命运一块金牌的开始“1993年七运会把武术套路列为比赛项目,能不能给散手一块全运会金牌?一块就能救活散手,是对这项运动的最大支持。”张山曾为武术散打多方斡旋。
张山(图片源自网络)
在张山的努力下,七运会为武术散手项目设立了一枚金牌,而这枚金牌的设立,可谓是跨越了重重波折,也是散打的“生死局”。
早在1978年,全国体育工作会就确定:下一届全运会(1983年)不设立武术比赛项目,只作为表演。没有了赛事,各省市院校对武术项目的重视程度,明显下降。
(图片源自网络)
张山一直都明白武术技击的重要性,他组织全国武术座谈会,给武术界人士做思想工作,把基层的呼声往上递。张山反复揣摩领导的讲话,大胆地加了一个字,而就是这一个字,挽救了武术技击的命运——在1980-1983年的全国性武术表演规程里,他悄悄在“表演”后面加了一个“赛”字,设立金、银、铜牌。这个“赛”字的添加,为散打项目打开了一扇窗,将它区别于武术套路表演,加强了各省市院校对武术技击的探索与发展。
1980年参加全国武术表演赛的山西代表队
(图片源自网络)
武术名家温敬铭称赞张山道:“张山同志在全国武术表演后加一个赛字,提升了大会质量,巩固了优秀运动的建制,真是个好主意!”
从不允许在全运会上设立武术比赛项目,到武术散打在第七届全运会上设立一枚金牌,这期间的历程,是张山和众多武术工作者们不懈的努力和坚持。
第八届全运会,散打项目设3块金牌。
第九届全运会,散打项目设立6块金牌。
2002年全国散打比赛,增设女子散打项目……
此后,武术散打一直蓬勃发展。
1997年张山(后排左二)、张文广(前排左一)
(图片源自网络)
04十年磨一剑散打最初的江山1989年,武术散打经历十年的试验,终于被国家体委批准为正式比赛项目。
这一年,在张山的主导下,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组织编写了《中国武术散手》,这是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介绍武术散打的专著,为散打项目提供了理论参考。
(图片源自网络)
从17.5公里步行路走出的农民孩子,到给拳脚立规矩的“架桥人”,张山成为推动武术散打发展的“幕后英雄”。
张山在武术项目上勤勉工作,致力于武术散打的教学、训练、竞赛、管理,同时也在武术散打人才培养上励精图治,为武术散打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张山(图片源自网络)
十年磨一剑,张山突破重重阻力,多方斡旋,打下了武术散打发展的重要家底。如同母亲为他所取的名字——山,张山,为武术散打立下了最初的江山!
本文系作者投稿,不代表散打王官方观点
部分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责任编辑:影之
发布于:北京市胜亿配资-股市5倍杠杆-配资平台网址-配资114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